大单元引领课堂转型,微课程聚焦素养生成 ——西附初中承办园区新型教与学模式“创新月度汇”活动
大单元引领课堂转型,微课程聚焦素养生成
——西附初中承办园区新型教与学模式“创新月度汇”活动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深化国家级“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项目建设,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有效教学变革,促进深度学习真实发生,从而推动“双减”背景下区域教育生态重构,今天(9月27日),“基于单元整合的微课程设计”专项教学研讨活动在西附初中如期举行。
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苏州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所长孙朝仁,园区教育局副局长葛虹、刘海燕,教育处处长顾日新,园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杨原明、副主任许凤和部分学科教研员以及园区各校分管校长及骨干教师共同参与本次活动。
教学展:融智构建新型课堂
本次专项研讨活动立足园区国家级“5G支撑下核心素养导向的混合式教学”项目,基于新课程标准,着力探索大单元教学,促进“教学评一体”。来自西附初中和共同体学校的老师们启智创新,锻造优质课堂。
语文:启善悟美,雅润心灵
园区教师发展中心芦淳老师基于学情调查,以丰厚的人文素养,以大单元的视野,用有梯度的任务引领学生理解“传记写作”,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有效落实了新课标理念下的核心素养教学观。
西附初中冯明涛老师以“西附之声”校园广播电台的征稿为情境,围绕“亲情”话题,对单元进行整合,引导学生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
星港学校徐阳老师以西附初中公众号新闻导入,引导学生撰写新闻各类文体、组成各种编报素材,形成解决、创造、系统推理分析的高阶认知。
数学:开发智趣,锤炼思维
星湾学校刘建老师紧密联系生活,带领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注重动手操作与小组合作交流,从点到线再到形,清晰揭示知识发生发展过程。
西附初中李丽老师执教《一元一次方程》,问题指向明确,大单元整体架构思路清晰,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课堂上与学生频繁互动。
金鸡湖学校王丹老师整体构建了分式单元的框架,通过数学实验,让学生形成整体感知,从而深入理解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的思想。
英语:点亮精彩,渗透灵韵
西附初中陆肖祎老师以一条主线贯穿课堂始终,紧紧围绕“where to go”和“what to do”两方面层层铺垫,最后自然生成“write a postcard”。
园区一中周子超老师借助易加学院平台,让学生充分“前学”。课堂双线交织,带领学生体会如何用词句表达情感,兼具学科育人功能。
星港学校王金萍老师的课堂以“a day out”为主线层层展开,通过引导学生撰写明信片,将所学运用于实际生活,将对苏州的爱意融入其中。
生物:突破难点,探索有味
西附初中马新艳老师从大单元入手,将内容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相结合,系统性强;依托5G网络,通过数字切片系统了解神经系统的微观结构,直观性强。
园区一中刘静老师通过易加学院的前学任务,促进师生双方的合作。同学们用轻质黏土和电线制作神经元模型,既学习了知识,也提升了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金鸡湖学校黄娟老师的课堂导入有情景:夏季苏城,高温缘何;探索有趣味:烈日炎炎,哪处得凉;设计有章法:生物、环境息息相关,绿色低碳,师生同行。
地理:技术融合,提升素养
西附初中李晓燕老师利用小实验模拟板块运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实验猜测,展开案例验证,师生互动中,课堂效果不断达成。
星汇学校盛萍萍老师采用闯关拆盲盒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活动中生成认知,信息技术融合,聚焦核心素养,成功突破难点。
东沙湖实验中学浦晨霞老师充分利用5G信息技术手段,细化单元教学内容,提升师生互动效率,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体育:以体育人,寓教于乐
西附初中张新兵老师的《蹲踞式跳远》利用多媒体、新型教学器材、音乐等多种形式,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练习手段更加全面、练习效果更加有效。
星港学校章雪莲老师的课堂内容为《快速跑》,章老师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融合人防教育,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兴趣及自主性。
星湾学校杨臻老师执教的《综合体能训练》一课,体能训练专业化、生活化,有效塑造了学生运动健康行为,培养了学生优秀的体育品德意识。
劳动:躬行实践,知行并举
西附初中陈紫贤老师的课堂重生活,重实践,重体验。设计师、体验官、安装队等角色身份的赋予,让学生明确任务的同时,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感受。
金鸡湖学校吴凤老师的《雕刻工艺——花窗制作》结合苏州园林,引领学生制作漏窗模型,结合多种技术,向同学们展示了图纸设计和模型制作的过程。
课堂展示结束后,各学科教研员组织学科进行专项研讨,开展微讲座,探索增效提优路径。教育界同仁们就教学方式的转变积极探索,让课堂深度变革,让教学活动升格,让学生素养满格。
研究汇:赋能擘画宏伟蓝图
西附初中丁国元校长代表西附初中对各位领导、专家、老师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丁校长说,以5G为支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大单元教学模式,是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西附初中以大单元、微课程作为教学改革路径,秉承“润·透”教育主张,依托重点课题和项目,大概念统整,多点位突破,跨学科融合,融合真实问题、真实情境,进行内容重构和有机重组,构建了以“3+课程”为特色的大单元课程体系,充分变革课堂教与学的方式,从而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实现深度学习。
西附初中教导处副主任束振文就语文教研组在“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方面的尝试与探索进行分享。西附语文人从课堂的深度与广度、活动的精度与温度着力,积极思考并实践“跨学科教学”、“混合式教学”,用技术赋能教学
省特级教师、园区初中数学教研员王晓峰老师为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体系提供思考方向,并对5G支撑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提出建议。王特说,教师需看到知识背后的发生与发展、本质与原理、文化与价值,从知识的发展性、整体性、系统性出发,统整分课时教学的缺陷,确立了“大任务、大观念、大主题”统领下的系统思维。
改革中实践,且思且提升。苏州教科院教学研究所孙朝仁所长分享了题为《改课:课改的应然选择——基于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视角》的讲座。孙特从从为何需要改革以及应当如何改革等角度进行交流,并强调了教师要立足于素养本位,创新构建基于大单元的教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展示欲,从而推动学习真正发生。
园区教育局葛虹副局长对西附初中在凸显“5G技术融合”、聚焦“大单元教学”、实践“化知识为素养”等方面所做的探索予以肯定。葛局长解读了“创新月度汇”的丰富内涵,并指出当下应立足一线,推进课堂,建构新型教与学模式生动的生态、情态和样态,继续落实新课标,落地区域重大教改项目和“双减”政策,通过教智融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高素质队伍的培养,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区域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有效依托,学校有朝气
提升素养,教师有底气
融合拓展,学生有灵气
依托大单元,涵养大视野,润透厚素养。西附初中在园区教育这片沃土上,将持续思考,进一步增强教学创新意识,提高育人质量,擦亮教育品牌。
秋色已过半,收获正当时,奋斗在路上。我们期待,在园区“适合的教与学”理念的引领下,与园区教育同收获,共成长。
图片:管书军、陈晓宇、蒋轲及各教研组长
视频:蒋轲
一审一校:周思佳及各教研组长
二审二校:范建华、田秋平
三审三校:李英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